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立法院,請不要再繼續成為台灣的亂源!

20160531中國時報:
  民進黨政府520後正式完全執政,淪為少數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即在立院表決戰被打到趴。如何提振國民黨團士氣?在拋掉「溫良恭謙讓」包袱形象!國民黨團逐漸抓住民進黨政策缺失與反覆處,猛打如美豬、WHA事件和沖之鳥礁事件等議題,今天行政院長林全首度到立法院施政報告,國民黨立委一早就霸佔發言台,真讓人感受國民黨團戰鬥力。上周五的立法院院會,國民黨團也突襲立法院長蘇嘉全,提出國會史上第一次的權宜問題,要求行政院長林全、衛福部長林奏延因WHA中未提到台灣,應為此懦弱表現下台道歉,讓蘇不得趕緊宣布休息。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表示,對民眾關注的議題都應強力捍衛,無理取鬧從來不是國民黨的風格,但如果是根據民意關注的焦點和議題,等於有民意支持,那藍委們更應該理直氣壯,在議題上做陳述或強力監督政府。

台灣自詡為民主政治,但品質如何?多年來立法院一貫的惡質問政就是民主品質最明顯的優劣指標!也難怪立法委員一直屬於國人不受尊敬的職業,許多人甚至認為立法院根本是台灣的亂源

藍委們為了反對美猪進口,穿上一式戰鬥服,帶上三隻小猪的道具,一大早就占領主席台,要行政院長簽立不開放美猪進口的切結書才能上台作施政報告,立法院外則有大批猪農群集,喊叫口號,衝撞警力,作勢衝進立法院;媒體此時聞訊雲集,攝影機朝向那兒,群眾就配合作出更誇張的抗爭動作。這一切一切,熟悉令人麻木,只不過藍綠角色對換罷了!這預示了今後四年的台灣政局嗎?我長嘆,並摻雜了對藍委如此不智而墮落的一些失望與不齒。

人民是因為民進黨敢於在立法院肆意抗爭癱瘓議事而選它的嗎?國民黨是因為立委問政太過溫良恭儉讓才失去政權下野的嗎?

讓國民黨被選民拋棄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偏中不愛台,不是因為它理性太多激情太少無戰鬥力,而是因為台灣經濟如一灘死水停滯多年,讓人民看不到前景。國民黨可以委屈地說:若不是民進黨非理性蓄意阻撓施政,台灣怎會落到如此田地?縱然這是情,但是當家就要有擔當。你執政時凡是理性評估該推動的政,就堅定推動。任何措施都有人獲利有人受害,受害者聲音必然遠大於可能受益者的微弱贊成聲。國民黨執政八年,戒慎恐懼地過了頭。封存核四、拖延錯失簽下服貿及其它國際經濟協定的良機、股市房市政策瞻前顧後增加動盪不安、縱容太陽花強占立法院重創法治--------這些都是可議之實例。『既然你們鬧,我就不作不錯算了,看你們將來怎麼後悔』的心態讓國民黨八年來縱使沒犯什麼大錯也錯過不少重大建樹的機會,卻因為耽誤了台灣的前進腳步,而黯然失去政權。

不少國民黨當時未堅持推動的正確政策,如今民進黨政府願意痛改前非將其實踐,國民黨該如何看待?最佳策略應是樂觀其成,只要提醒民眾自己當時的高瞻遠矚現在終獲肯定,身為在野黨會監督民進黨政府用正確方將此政策落實。中策則是閉口不言靜觀其變,政策有成則強調自己首倡之功,政策實施卻失敗則批評目標雖正確可惜新政府施政能力拙劣此良政,若國民黨來執行必有成效。最下策即是為反對而反對,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全面阻撓民進黨推動當年自己肯定的政策。可惜藍委們現在的作法似乎選下策。心存報復嗎?讓民進黨也嘗嘗處處受杯葛凡事都作不成的滋味?

以美猪為例:姑且不論台美間類似保護國與宗主國之微妙關係,貿易本質上即是互通商品,美國想賣給我們猪肉,我們想賣給它電子機械產品。你找碴擋這個,美國就堵你那個。所以整體利益才是大有為政府應考量的。全世界的政府都想管制貿易保護自家產業,可惜都作不到。有得必有失,台灣歷年來由管制改為開放的商品不及備載,奶粉、糖、菸、酒、汽車、米、牛肉--------,那一種當不是在眾聲喧囂中強行開放進口的?當時繪聲繪影會動搖國本的預言,那一個實現了?美猪亦復如是。所謂瘦肉精傷身爭議根本是假議題,只是當年民進黨政客與現今國民黨政客鬧事的藉口。若美國自己吃不含瘦肉精猪肉,卻生產使用瘦肉精的猪肉外銷,我們當然要以健康理由抵制。何況國內猪肉都無瘦肉精嗎?為了保護國人健康,要不要對國產猪肉也來個瘦肉精零檢出才能販賣?談判桌上,大有為政府該作的是如何爭取緩衝時間,如何換取其它貿易利益,如何補償因此受傷害的國內產業。這些是國民黨當時該作未及作到、民進黨現在試圖作的措施。為此國民黨上策即是扮演忠誠的反對黨,以全民利益為優先,在立法院表達支持此必要政策,並主動提出協助實施此政策的可行配套法案。

何謂「忠誠的反對黨即心態上以全民利益為重,而非只為一黨之私。故國民黨應該心存「成事不必在我」,大力支持民進黨的正確施政 (如開放美猪換取其它經貿利益、年金改革、低調參與如WHA之國際集會),並在技術面真誠提出建言以協助其成功對於傷害國家整體利益的措施,則不論是否會違反民粹,都要勇敢提出異議(應反對只因民粹抗議聲即取消橫向快速道路收費計劃、反對為了建立與日本抗中同盟而在沖之鳥礁的爭議中退讓而損害漁權、反對為空泛的無核家園口號而廢核自陷能源危機--------)若民進黨堅持其錯誤政策,則日後此錯誤施政造成災難,人民自然知道國民黨才是高瞻遠矚、有遠見有能力,曾主張正確施政,曾反對錯誤的施政,才值得託付政權。

國民黨下了野卻只圖『努力讓你一事無成,最好把國事弄得一團糟,讓你在下一次選舉被選民唾,我就有機會了。』,在此邪念下,野後立場即像迴紋針般大轉彎,昔非變今是,昔是變今非處處為反對而反對。如此兩黨都是一樣黑的烏鴉,日後人民縱使唾棄民進黨,有何特別理由必得回頭擁抱國民黨安知不會作出其它選擇?今日國民黨已在野,若如變色龍般無中心政略不但將永遠在野,甚至可能泡沫化。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請證明你們是有理想有遠見的政治家,而非只圖嘩眾取寵三流演技的政客。


處身美中兩強之間,優質民主才是台灣唯一憑藉與出路。立法院,請不要再繼續成為台灣的亂源!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讓醫療歸醫療,政治歸政治!要放阿扁,請速特赦,勿再為了釋扁而濫用保外就醫制度。

    自從扁官司失利不可能無罪出獄後,他即被大肆宣揚罹患各類重病:重度憂鬱、自殺高風險、尿失禁嚴重、腦部已萎縮-----,總之,諸病纏身,命在旦夕。柯文哲當時甚至說「阿扁已是廢人了,不必擔心把他放出來(出獄)會再來亂。」各方喧囂聲舖天蓋地,或許為息事寧人,遂由「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成員名單見附註)」煞有其事的評估一番後,不出所料地建議讓扁保外就醫。縱虎歸山?至少阿扁幾度小動作,都在司法祭出「如此將重新評估其保外就醫的必要性」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後安靜下來,之後也幾乎無人聞問其作為,大家都圖個耳根清淨,他所有其它案子也神奇的全數暫停審理了。

    他能就此退隱,偕同當時被台大醫生聲稱隨時有致命危險的妻子安靜同享天年嗎?看來不能!君不見,政黨再度輪替後,喧囂聲再起。

台灣醫界聯盟於328公開呼籲,由於陳水扁保外就醫以來,雖按時服藥與治療,但「腦部退化與創傷(心靈創傷?)引起的認知失能」沒有改善,因此站在醫療專業的觀點,應該特赦陳水扁。當時柯文哲則中肯地表示:「特赦與否是政治問題,作為一名醫生,我同意保外就醫,至於特赦,就丟給新舊總統去煩惱吧」。「台灣醫界聯盟」在其網頁上自陳其宗旨:結合關心台灣前途的醫界人士,發揮醫界救人濟世的傳統,維護台灣人權,以醫界專業知識督促醫療、教育及環保政策,提升臨床醫學的發展水準,倡導醫療倫理及文化活動。看來宗旨中與其公開呼籲唯一可能相關的就是「維護台灣人權」了。它主張讓有「腦部退化與創傷引起的認知失能」而保外就醫之定讞貪污犯,得到特赦,請問這是「站在醫療專業觀點」的主張?還是假醫療專業之名的政治考量?

    更神奇的是,就在五月二十總統就職前,扁子竟然出示無人承認曾寄發的國宴邀請函。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成員的陳順勝,還喜孜孜地表示「陳水扁如能出席五二晚宴,應該有助於紓解過去的創傷情境。」他就不怕阿扁憂鬱症紓解了就必須回鍋坐牢了嗎?

    在台灣,一切專業,在政治面前,全不算數。醫療在扁保外就醫事件中,尤其被各方算計利用,備受踐踏。我曾在「若憂鬱症受刑人可以保外就醫------ http://kfj0036.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23.html」一文,表達憂鬱症被利用作假釋或保外就醫根據之後果堪慮,後來果然發生高雄監獄重囚劫持典獄長拼死鬧監事件,當他們質問「為什麼阿扁可以,我們不行,就得關到死?」之時,各方默契十足地聽而不聞,所有媒體鴉雀無聲。如國王新衣,人人心知肚明,但無人願意或膽敢說出真相。後果即是無客觀診斷工具的憂鬱症,成為詐病首選。(參見「當憂鬱症成為詐病首選http://kfj0036.blogspot.tw/2016/05/blog-post.html」一文)。在台灣,憂鬱症這診斷的公信力算是毀了。

    至於扁的其它病經的起醫療專業評估嗎?請問阿扁回家後,每天用幾片成人紙尿布?為何接見訪客時其認知都能神奇地暫時完好?當年腦部影像學的檢查結果可以公布讓醫療專業檢視嗎?不是說認知能力會持續惡化,難道不需要追蹤檢查嗎?看來喪失公信力的不止是精神科了。扁近來動作頻頻,他保外就醫後或已痊癒?為了拯救醫界公信力,請當初作證讓扁得以保外就醫的扁醫療團隊成員速予重新鑑定扁繼續保外就醫之必要吧!
    其實陳水扁從法務部准許保外就醫後、高院也裁定停止審判,只求他能饒了台灣,安靜地享受數以億計的貪污所得。但隨著政黨輪替,他卻不顧台灣正面臨內外交迫窘境,國事如麻,難道還想東山再起,藉由總統大赦、特赦而完全脫身,重出江湖?我們拭目以待。(或抆淚以待?)

(附註:阿扁保外就醫醫療小組成員,名單如下:
高雄長庚10:召集人:陳肇隆(院長)、副召集人:陳順勝(名譽副院長、一般神經及退化神經疾病的診療)、神經內科:林祖功(科系主任、一般神經疾病的診療)、張瓊之(主任、退化神經疾病的診療)、蘇承珊(睡眠呼吸中止的診療);放射線診斷科呂鎮中(神經放射線的診療)、精神科張明永(副院長、精神科疾病的診療)、胸腔內科林孟志(副院長、睡眠呼吸中止及呼吸道疾病的診療)、泌尿科莊燿吉(主任、漏尿問題的診療)、復健科廖美雲(復健醫學)。

高醫12:召集人:賴文德(院長)、副召集人兼發言人余明隆(副院長)、急診主任劉耀華、外傷科主任李維哲、骨科主任田英俊、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腦神經內科主任賴秋蓮、加護中心主任、胸腔內科暨呼吸照護鍾飲文、胸腔外科主任周世華、放射科劉金昌副院長、泌尿科主任黃俊農、精神科主任陳正生。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當憂鬱症成為詐病首選


2016-5-8 聯合報報導文:

海軍陸戰隊接連傳出兩起軍官自我傷害不治事件,近日又傳同一連隊連長、副連長因揚言自殺、情緒不穩,雙雙被送入國軍治療、療養精神障礙的北投818醫院收容。國軍內部高度重視,因為此狀況除了與部隊訓練與業務有關,其實部分還牽涉制度問題。軍方內部透露,志願役軍官任官後,不適應部隊生活,卻沒有退場機制,唯一可自軍中退伍、不須違法又不用賠錢的方法,就是藉由被判定精神異常來達成。而且長官深怕部隊出人命,只要傳達情緒不穩或自殘傾向,就會立刻被送到精神科就診,因此有部份軍官會出此下策,引發軍方高度憂心。


用那一種「精神異常」為理由才能如願退伍?

我的臨床經驗:

二十多年前,某男子來門診,要求開立沒有精神分裂病的診斷書。他自述:當年在外島服役,極度不適應,即利用當年由讀護校姐姐所用教科書得來的知識,聲稱自己會聽見不存在的聲音,果然有效,由外島送回本島軍醫院住院數月即順利因此病除役。但之後找工作時被問及何以不能當兵,常需說謊掩飾,因而來診要求還他清白。他強調:『我沒有發瘋』,當時我只能告訴他,我可以開診斷書證明患者有什麼病,但沒法開證明書證明某人沒有什麼病。他失望離去,我心想:我可以開個「詐病」的診斷書給他,只是他一定不會想要。

    另一名在慢性精神療養院安養多年的患者,吵著出院。他自述:三十多年前入伍時被老兵欺負,申訴無人理會,憤而翻桌,搗毁全連伙食,被送北投818軍醫院。他述絕不想被送回原單位,於是問診有無精神病症狀皆說有,果然也被診斷精神分裂病。原單位不敢收他,他也無處可去,就住院直到退伍。他述這診斷帶回家後如影隨形,在與家人一次嚴重衝突後,被繼父送至精神科,後輾轉被送療養院至今。此患者年逾五十,智商仍100多,若診斷其實並非精神分裂病(現在看來最多不過是人格問題),他這一生豈不是都為了那次詐病付出如此沈重的代價?

    或許當年要脫離軍籍,裝瘋才有效吧!然而當「思覺失調症(舊名精神分裂症)」被嫌社會形象不佳(會被譏為瘋子),又後患無窮。曾幾何時,「憂鬱症」竟成了詐病首選了。

     十餘年前有勞保及殘障福利的掮客,號稱一條鞭式全套服務,提供客戶「如何成為憂鬱症患者」的指導服務,包括教導憂鬱症知識,看診時如何說詞、如何揚言想不開、如何行為表現、甚至作出看似嚴重又不致損害健康的自殺舉動,再以家屬身份陪同至精神科看診,醫師面談時在一旁幫腔,讓客戶取得憂鬱症診斷,之後再陪同回診幾個月,指導客戶如何表現的治療無效而病情慢性化,一段時間後即申請殘障鑑定,再協助請領殘障津貼及勞保殘廢給付,所得利益與客戶拆帳。當時若干不幸精神科醫師還曾被懷疑與業者掛鉤,真是百口莫辯。這段歷史,精神醫療圈內人一定不陌生。這些人其實就是詐病。但當時,詐病是為了謀利。

或許前總統以「憂鬱症」的神聖診斷順利保外就醫而免吃牢飯,起了最佳示範作用吧!才有如今蔓延軍中以「憂鬱症」作幌子取得退休的風潮。我只能感嘆「憂鬱症」被不當濫用,已被徹底糟蹋了,再也沒有公信力了。

      其實針對憂鬱症狀,臨床上需要鑑別多種診斷:內源性憂鬱症、躁鬱症鬱期、反應性憂鬱症(適應疾患伴隨憂鬱心情)、憂鬱性人格、人為疾患(為得到他人關注而假裝症狀以取得病患角色)、詐病(為取得外在利益而假裝症狀)。由於憂鬱症臨床診斷,是依據患者憂鬱症狀的數目及嚴重程度,缺乏有效的生物學檢驗;其診斷的信效度其實不好。有心人要刻意模仿憂鬱症狀,並不困難。憂鬱症與正常的人生起伏,二者的邊界並不明,多數臨床個案處於正常與病態的模糊邊界,不易鑑別。若縱容憂鬱症成為假釋、保外就醫、退休退伍除役等的憑據,長此下去,必更助長以此為藉口的詐病者。

      當前憂鬱症已被誤用濫用,甚至所有對人生不滿意、自覺不幸福的狀況,只要有主客觀症狀,都被診斷為憂鬱症。但人生際遇起起落落,芸芸眾生未能參透人生,翻滾紅塵時自然喜樂由人,心隨境變,時高時低。我們必須分辨「屬於人生正常經驗的挫折不快樂」及「屬於病態的真正憂鬱症」。不快樂是病嗎?需知快樂幸福屬主觀層次的遠多於客觀現實,幸福只能向內心追尋。以自傷自殺要脅他人的作法,在台灣似乎很管用。個人的不珍惜自身生命福祉卻常被無限上綱為他人或政府的錯導致但是自身的幸福,難道是別人的責任?軍中長官何需一味害怕自殺出人命?(請參見http://kfj0036.blogspot.tw/2015/01/blog-post.html)
社會大眾率爾將主觀快樂幸福感受或自傷自殺與客觀精神疾患作聯結,極為不反而助長了運用「憂鬱症」詐病的歪風。



拋開憂鬱症的迷思,坦然面對人生逆境,請參見:http://case.ntu.edu.tw/blog/?p=19768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Allen Frances:制止虛幻的成人 ADHD流行風潮,請聽來自Keith Conners的諍言

制止虛幻的成人 ADHD流行風潮:請聽來自Keith Conners的諍言
(Stopping the False Epidemic of Adult ADHDWise words from Keith Conners)

這是Allen Frances, M.D. 2016 4 14 日發表於其部落格「Saving Normal」的文章,全譯於後,請參考。

    精神醫學的歷史充滿了流行一時的風潮。某個診斷快速崛起,受到思潮領袖推動,抓住了臨床醫師的想像力、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很快吸引了潛在患者之間的口碑相傳議論紛紛。發生率迅速升高。新而令人興奮的治療被炒作。到處都是神奇的治癒。

    之後這一切又都破碎了。神奇的治癒結果被發現遠遠算不上神奇。激情消散,幾年後又出現新的診斷風潮,再度短暫燦爛一時,最終也黯淡下去。

     成人注意力缺失疾患(Adult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是目前的當紅炸子雞。我們必須在它存活並易繁衍之前將其消滅。Keith Conners應是提出這洞識的最佳人選,正是他作了「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ADHD) 」的第一個研究,甚至在ADHD被列入正式的DSM 診斷之前。

Keith 寫道:

    多少成年人患有ADHD?這問題甚至比確定兒童ADHD的盛行率更有爭議。研究總是得出誇大失真的比率,因為它們都使用有缺陷的研究方法,最常見的是依據ADHD的症狀清單作的電話訪查。一項研究報告超過16%受訪者有「閾值下的(subthreshold)ADHD」,而 3%則符合完全的準則。這真是荒唐的膨脹,因為沒有直接面談或調查病史來確認這些症狀真的嚴重到符合ADHD。但這不能阻止研究者們聲稱ADHD在成人很常見,這常誤導大眾。

    一項匯整分析(meta-analysis)回顧可用的現有文獻,定出發生率最高值為2.5%,並指出各研究的品質和使用方法存在巨大差異。真正的比率可能更低。一個延續了幾十年的縱向研究發現大批曾被診斷為ADHD的兒童成年後表現完全正常,而另一群在兒童期曾被診斷為正常的人現在則被診斷為成人ADHD。這證明了成人ADHD被過度診斷,因為它被定義為必須在兒童期發病。


    幾年前我在研究和治療ADHD的兒童時,突然開始一連串遇到成人自稱患有ADHD。早幾年我就熟悉成人ADHD的概念,當時我的同事 Paul Wender 還出版了一本關於它的書籍。我也很清楚我在診所看到的兒童患者,有些父母會抱怨自己或其配偶也有ADHD的症狀。

    但將此診斷轉推論到成人的步伐真的太過度了,當兩位精神科醫師出版了一本書,內容關於他們自己和其ADHD病患。此書狂銷超過 100 萬本。這書包含兩位忙碌精神科醫師的個人故事,但並未依據任何他們自己的研究。

    當然這引發我的興趣而調查兩位作者,並去了其中之一主持的工作坊。他遲到了,然後花了半個小時摸索調整音訊和視訊設置,才開始了一場非常混亂無序的演講,充斥了不甚相關的趣聞。我猜想他確實可能惹大麻煩了,但我不敢推想其原因。

    很快地成人或大學生成群結隊地出現在我們的門診,許多人捧著書,聲稱他們患有ADHD。但當時真的有沒有醫療準則或指引可憑藉。我們只好運用我們對兒童患者發展史的豐富經驗。很多人談文獻,但很少來自實際研究的資料。

    因此我找了兩位同事進行一次腦力激盪會議。我們依據正被宣稱為成人ADHD的患者,列出相當長的症狀及障礙清單。然後,我們經歷了我們慣常使用的艱苦過程,首先作先導的研究(pilot study),然後在全美國由正常成人和另一組有此臨床診斷的成人抽樣。我們使用因數分析和其它統計技術來產生實驗性症狀群集可預測區分正常成人與有診斷者。這辛苦的過程歷時幾年,但我們最終得到符合嚴格標準的信度和效度的評分準則,可讓專業組織和研究者用作檢測指引的標準準則。我們也確保為「重要的另一人(significant other)(譯註:指重要親人)有另外一個獨立的版本,因為個案的自我評量其效度一直不佳。

    幾年後,我印證了我的恐懼,即有家大藥廠引誘我受尊敬的同事用一種快速而骯髒的手段為它們的藥物虜獲國內外成人ADHD的市場。一開始它狀似無辜地邀請我們參加成人ADHD的討論會。其他出席者包括十幾位對ADHD經驗豐富的醫師,其中一些是我教導的,另有幾位則是多年從事ADHD研究而聞名的研究者。這次會議的領導人是來自哈佛的著名流行病學家,他提出了他源自世界健康組織(WHO)針對健康損害的大規模調查的一些發現。它包括看起來像是檢驗ADHD的六個項目。之後他依據在會議中的討論發表了一篇論文,也包括了我的名字。


     不久後,我吃驚地在一個互聯網醫學網站看到這六個項目出現在一家藥廠的廣告中,廣告敦促成年人去看他們的醫師以尋求ADHD的治療。當然是贊助那場會議的同一家藥廠,他們正在促銷其新的ADHD藥物。

    現在我明白為什麼那家公司針對我制訂的評定量表已在歐洲進行一項大型的效度研究,以及之後邀我參與在維也納舉辦的成人ADHD大型會議。即使我愛維也納,我仍拒絕了這邀請。

    在此同時,讓我憤怒的是有三位參與那會議的同事正以那六個項目為核心制定了新的評定量表,並廣為散佈,所附指引主張任何人只要使用那六個項目即可作診斷,因為它們最重要。當然他們會警告實際診斷必須包括臨床史。現在有幾種新藥試驗正使用這種未經驗證的「已有聯合國背書」的新量表。

    我知道很多臨床醫師現在吹捧這新量表是有高超技巧和常識的好醫師在診斷和治療ADHD所必用。但我擔心其他人現在正從事快速診斷,將此背書視為自己擁有成人ADHD這新領域的專屬許可證。我也擔心大多數研究都已接受藥廠的資助。

    無價值又有潛在危險的藥物正被滿佈全球的強力行銷手段推銷給少有ADHD經驗的醫師。我肯定這新一波大量湧現的成人ADHD患者是在短到幾分鐘內即被診斷,又未經仔細的病史探詢來確認診斷。一位沈溺於ADHD診斷的醫師最近發表一篇他引以為傲的報告書,甚至提到已有80多歲的老人患者。

    這種瘋狂必須被制止。被懷疑顯著功能障礙可能源自ADHD的成年人,應確保他們得到詳盡的體檢,取得來自熟知他們的重要親友的報告,及探問包括其早年的詳細發展史。

    在開始開立任何藥物作為唯一治療選項之前,應考慮有助益的行為策略。請記住,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疾患(PTSD)、失智症、及輕度認知功能損害都可能被誤診為ADHD

    成人ADHD真實存在,且具有生命的重要性,但它非常罕見,容易被過度診斷。要謹防騙子和不專業的執業人員策劃這新一波的攻勢來搶占藥品市場。此外,請記住現代生活很複雜。也許你在判定自己有ADHD之前,需要先簡化你的生活。


    感謝你,Keith。有兩個原因可解釋為什麼ADHD是如此重要、危險、而風行一時的診斷。

  首先,所有各類精神醫學的診斷都能在一些人造成注意力的問題,可以在表淺的問診後即被錯誤貼上ADHD的標籤。這點大大有助於造成一種風潮,因為專注力有問題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無處不在。它可能造成的危險是會錯失真正的診斷、而未給予正確的治療,同時ADHD的治療是可能對其真正的精神科問題有害。最常見的例子是︰未被診斷出雙極情感疾患的患者,卻被誤診為ADHD而接受精神刺激劑治療,而使其躁狂惡化。

  其次,正常的易分心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我們大多數人都想要更好的專注力。很多人很輕易接受「我的問題是ADHD造成,服用藥片可解決此問題」這讓人欣慰的想法。這幾乎總是不真確。ADHD需要在兒童期即發病,而且症狀必須嚴重、普遍、持久,並造成重大損害。並無晚發型ADHD的存在證據。

  在大多數接收ADHD標籤的成年人,仔細鑑別診斷將可排除它。他們或者只是正常的易分心,或者他們有另一種關聯更強的精神科診斷。

  成人ADHD的風潮為個人和社會的有害後果相當嚴重。過度輕易取得ADHD的診斷即意味著更容易取得合法的「興奮丸(speed)」。這已創造了一個散佈藥丸的巨大非法次級市場。ADHD藥物已成為校園內派對中休閒用藥物的首選,也是在考前最後週末熬夜苦讀的最佳提神用藥。在生命週期的另一端,甚至老年人也不能安全免於ADHD的診斷。合法的「興奮丸(speed)」可以導致許多身體和精神醫學的不良副作用,因併發症而至急診室就診的頻率正極快速增加。藥物執法機構已盡其所能控制這一流行病,但似乎必然吃敗仗。

  底線︰大多數看起來像成人ADHD的人不是成人ADHD。易分心是無處不在的現象。大部分屬於正常;有些是另一個精神科或內科問題所造成。如果你在兒童期未被診斷為ADHD,幾乎可以肯定你現在也沒有。即使你在兒童期曾有此診斷,現在更仔細的病史詢問可能讓人懷疑原診斷是否正確。合法的「興奮丸(speed)」不一定安全,也不能解決所有的生活問題。ADHD藥物適當開立時對少數患者或許有用,但輕率開立時對多數患者都有害。我們必須在ADHD風潮更洶湧之前阻止它,此其時矣!

以下是我的感想:

  精神科診斷的核心是分類出獨特的個案群,以作研究及治療的根據。但若認定為精神疾病,則有其限定條件。DSM 5 對精神疾患(mental disorder)的定義是:「一種症候群,特徵為此人的認知、情緒調控、或行為臨床上顯著受損,可反映出潛在心智功能運作(mental functioning)的心理、生理、或發展之程序的功能失調。」其意應為:若無大腦神經學基礎的障礙,縱有功能損害,也難稱精神疾患。

  現在各種生活上的困境造成了身心俱疲,常即被過度自我膨脹的精神醫療界算作精神疾患。或云:「身心障礙皆經由腦功能運作才造成,作用於腦功能的藥物有些確實可幫助身心受苦者,故將這些狀況列入精神疾患,很有幫助。」但以此化約論說法,饑渴性欲、愛情親情、憎惡嫉妒、興奮憤怒,試問人類生命中那個層次可以不經由腦功能運作?固然這些狀況在藥物作用影響腦功能後會有所改變,難道要將它們都列入精神疾患?而且生命經驗都需要主動經由藥物來調整改變嗎?

  之前憂鬱症的風潮,帶來百憂解的熱銷。失戀嗎?事業不如意?財務損失?家庭不和?來一粒快樂丸吧!如今成人ADHD開始當紅。學業不理想,生活必要事務多到分身乏術,皆因專注力不佳之故?各類精神刺激劑是救命仙丹?


  我很喜歡Keith這句話現代生活很複雜。也許你在判定自己有ADHD之前,需要先簡化你的生活。』,與大家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