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安眠藥物在台灣

  洪太太是個大公司的小職員,身為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讓她忙的喘不過氣來。一次無預警的胃大出血並穿孔後,她住院並接受胃切除手術。術後住院醫師即常規性的給予抗焦慮劑及睡前安眠藥物,但並未向洪太太說明。手術很順利,出院時醫師開了些必要的藥物帶回,但不包含已吃了快一個月的抗焦慮劑及安眠藥。回家後不知何故,洪太太總是覺得心慌意亂的,從不失眠的她也開始連續性失眠,使她來到失眠門診求助。由病歷檢討其過去用藥史,才發現她現在正處於安眠藥戒斷階段,難怪會失眠了。
    像洪太太這樣因不當用藥而導致失眠甚至成癮的患者,在失眠門診並不罕見,讓人擔憂當前醫療環境的安眠藥使用狀況。一項報告顯示:國內內科住院病人中有四分之一住院期間曾使用安眠藥物,而用法亦嫌不當。另一項國內研究顯示,一般醫師對安眠藥物的藥理作用並不十分熟悉,卻基於對症下藥的原則,針對病人失眠抱怨,常將安眠藥與其他藥物一併開與使用。即使是精神科門診病人中也有八成接受抗焦慮劑或安眠藥。因而無論住院或門診,國內病人之安眠藥使用實失之太鬆。其實問題更大的是未經醫療系統的安眠藥浮濫。一項對門診病人中曾服用安眠藥者的調查顯示,其安眠藥來源一半以上是未經處方下自行自藥房購買而得。國內對安眠藥的管制可說形同具文,只要有心幾乎任何安眠藥物皆可不經醫師處方而購得,加上國人勇於吃藥的國情,安眠藥使用普及率之高,即不難理解了。
  鎮靜劑及安眠藥在醫療上處境十分微妙,它固然能處理許多身心問題,但是它的藥物耐受性、戒斷性及易成癮性也帶來許多危險。因而無論醫師或病人,對這類藥物的使用,都是欲迎還拒,戰戰兢兢。許多焦慮症的病人,不肯接受抗焦慮劑,因為『聽人說鎮靜劑吃久了會上癮,肝腎都會壞光光』,服藥與否的矛盾反而讓他們更為焦慮。另一些長期服用安眠藥患者實際已達藥物成癮了,仍振振有詞的為自己辯解:『我十多年都是吃了安眠藥就睡的好,身子也沒弄出什麼毛病。請你開個藥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又不是吸毒,怎麼算上癮?』。醫師方面有的保守到在任何狀況下都絕對不開任何鎮靜劑,只因為他們認為『會上癮的藥就算毒品』,也有些大而化之的醫師,對所有無明顯器質性病因的身心抱怨,都認定是精神官能症或神經衰弱,一律開與抗焦慮劑或安眠藥物。這些兩極化的反應皆不足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明智的使用,這類藥物的確能給人類提供很大的貢獻。
  為今之道,除應加強宣導,消除一般民眾以為安眠藥是唯一失眠治療方式的錯誤觀念,同時加強對一般醫師的安眠藥再教育,政府更應加強安眠藥的管理工作。正值反毒運動全民推展之時,我們不可只顧及安非他命、海洛英等純毒品的防治工作,而忽略那些造成嚴重濫用的「藥品」,防堵安眠藥的泛濫,應屬刻不容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