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心理治療簡介 (精神醫學入門講座8-2)

心理治療簡介 (精神醫學入門講座8-2)

聲明:附圖是為了強化學習印象,多來自網路資源。本部落格不屬於營利性質,若所附圖片有侵犯版權之疑慮,請惠予告知,當即移除。


心理會談治療的一般原則
*      主動傾聽,讓患者傾訴心事
*      表達同理心理解,但非無條件同意其觀點
*      提供專業知識解惑
*      委婉方式提建議
*      善於利用移情作用(transference)與反移情作用(countertransference)

什麼是精神病態的本質?各心理學派理論不同
*      心理分析角度:強調源自童年隱藏於潛意識的衝突
*      行為主義的觀點:不良的制約聯結與學習
*      認知角度:精神失常是不良認知思考的後果
*      人本的觀念:關心人的自由意志與生命意義的追求。
不同的看法,發展出上百種的心理治療方式。幾乎任何活動都能轉變成心理治療方式。但基本原則不出心理動力理論行為治療理論二者。


心理動力理論簡介
*      佛洛伊德將意識分成潛意識、前意識、意識三區域,並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所組成。




*      「本我」包括所有的生物性驅力,如:飲食男女。它唯一遵循的就是「享樂原則」,不能延遲,不計後果追求立即的滿足。在本我的盲目追求歡樂中,它分不清自己和外在世界、幻想和真實、希望和現實。
*      潛意識衝突的本質在於:本我的欲望不得滿足,自我與超我會運用各種防衛機轉來處理。包括:壓抑、否認、合理化、投射、隔離、理智化、昇華等心理防衛機轉。

古典心理分析療法
*      基本假設:病人的問題源自他在童年早期對於不被人接受的隱藏欲望(特別是性與攻擊的欲望)產生的潛意識防衛機轉。
*      病人產生的精神官能症使他看不見外面和內心的真實世界。他的外顯病徵只是潛意識衝突的間接表現。
*      分析師深入探索患者隱藏的思想和欲望,了解其隱藏原因,協助患者掌控這些內心衝突,不再受其支配。
*      治療者運用催眠與自由聯想,及觀察患者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口誤或遺忘、或夢的內容,並藉由闡釋治療者與個案間的移情作用與反移情作用,而推論患者的潛意識衝突內容。


*      與分析師與患者共同努力分辨並消除其內心潛在衝突後,外顯症狀也將隨之消失。

現代修正方式的心理分析治療

*      不再只注重過去的性心理歷史,更強調病人當下人際關係和社會因素的病因學角色。
*      治療是針對患者當下的問題所在,而非當年的潛意識根源。
*      常先鎖定治療目標,時程較短較固定。治療者也主動幫助病人將治療功效擴展到外面真實世界。

團體治療法


*      病情相似的病人組成10個人左右的小團體,在指導者協助下進行心理治療,利用同理心及互助分享的有利點,可得到獨特的療效。心理演劇、匿名戒酒會等也屬之。

家族治療與婚姻治療



*      此治療學派認為發生於家庭或婚姻的人際關係問題才是個案痛苦的來源,但成因不在於個人的心理問題,而在於家庭與婚姻中的人際互動不良,治療即運用心理分析或行為治療的技巧來改善此人際互動。

根據古典制約的治療方法

     洪水法:強制患者實地處身於引發恐懼的情境,直到耐受並適應,以反制約病人的恐懼反應。如要怕蛇者實際觸摸蛇,懼坐電梯患者在治療者陪同下實際搭電梯。


     內爆治療法:同洪水法,但個案只是想像處身於引發恐懼的情境。如要怕蛇者想像蛇在一旁,懼坐電梯患者想像搭電梯的情景。



     系統減敏法:個案先熟練身體放鬆技巧,能依序放鬆身體肌肉群而阻斷焦慮恐慌的身體反應。再用漸進方式逐步接近會引發恐懼反應的情境,同時作放鬆。例如首日走近電梯門,次日按電梯開關,第三日按開關門開後走入電梯但使門保持打開,第四日走入電梯並使門關上,第五日即可按樓層使電梯移動。每次恐慌來襲時即放鬆身體。

     嫌惡療法:患者出現不應該出現的行為思想或欲望時,立即施與讓其嫌惡的刺激。如讓戀童癖患者看裸身少年圖片,出現性興奮時即施與電擊。



     代幣法:在操作制約理論,生物體會學習操弄其環境以得到獎勵或避免痛苦。對應此理論的治療方法即「代幣法」,是用系統化獎勵來增強患者良好的行為。如參與職能復健活動者可得貼紙積分,以憑換取獎勵物。



認知療法:
*      認知治療學派認為人們的情緒反應是自己針對刺激的看法所造成,治療目的在於改變病人對所處身情境的不當認知,從而消除讓個案痛苦的情緒反應。


*      貝克指出憂鬱病人常有認知扭曲,而開創憂鬱病的認知治療。
*      艾利斯以為任何事件必須透過患者的信念才會造成情緒與行為後果,而開創理性情緒療法,協助患者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並加以改變。
*      認知療法也借重行為技巧來協助患者改變行為。如自我記錄、將任務階梯化、模仿學習、焦慮情境想像、角色扮演等。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      人本取向的存在心理治療者認為:行為治療與心理分析都太機械性和操弄性,沒有整體看待病人。
*      幫助個案了解個人責任與自由選擇才最重要,治療目的在於協助病人找尋生命的意義。


*      如:羅杰斯的「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即以非指導性的方式協助個案自我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