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分辨同理心及同情心(Empathy and Sympathy)

同理心(Empathy)是將自己置於另一人的位置,如同自己就是此另一人一樣的就當時情境而感同身受。好像在此刻自己已成了此另一人。
  
同理心的目的是敏銳的注意到個案的想法及感受,因此能更了解此個案。並不是要求「認同此個案或與其完全相同」。(這常嚇壞了初學者)
  
會談時實際的作法是傾聽,並感知個案所說的話之價值,及時給予適當回饋,讓個案了解你也感受到他此刻的感受。
  
會談者應使用同理心的了解方法來幫助個案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問題,及學習如何因應這些問題。

同情心(Sympathy)則是分享了他人的感受,但不像同理心那般能完整的了解對方。

使用同情心,有時可以幫助病人覺得心理好受些,但提供憐憫同情並不能協助個案學習更好的因應方式。過多的同情心,有時甚至讓個案找到理由停留於這樣的自怨自憐,而妨礙個案學習面對並解決自己的潛在問題。同情心也常讓個案無法表達真正的感受。

醫病關係則是一種相互信任及尊重的狀態,在此之下醫師與個案可以直接而公開的溝通。它是有效會談的基礎。
  
良好醫病關係的條件有:醫師有著適當的外觀與衣著、看來專心而合宜的姿勢、穩定令人舒適的目光接觸、以及基於同理心的了解等。
  
針對對醫病關係及會談過程,同理心是相當重要的部分。老練的會談者會以問話、簡短評論、非言語的動作等,適時表達同理心,並引導會談方向,使其朝著彰顯事實並有助於個案治療效果的方向進展。若缺乏同理心表達,未能探討個案的心理社會層次內容,則不能了解個案對其生活問題的真正感受。

許多會談者在與個案談話時,只關心自己的疑問是否獲得解答,而不關心面前活生生的個案此刻的心中感受,因而忽略許多個案話中玄機及非語言的線索。個案也會感受到會談者這種不關心,醫病關係自然不佳,而難以獲得有效的治療。

因而當前醫事人員的教育,同理心訓練是很重要的一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