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小兒夜驚怎麼辦?

  平時活潑可愛的孫小弟,近來常無故半夜驚叫醒來,接著便哭鬧不休,父母怎麼哄都無法使他安靜,每次都要折騰好久才再睡著,全家弄得筋疲力竭,次晨醒來孫小弟則什麼都不記得。同住的爺爺奶奶斷定小孫子是衝到了壞東西受了驚,堅持帶孫小弟去收驚,收了幾次仍不見效,連爺爺奶奶都懷疑收驚師的法力不足了,父母終於帶孫小弟來求醫。

  像孫小弟一樣,許多幼童夜間偶有類似的夜驚發作,造成父母極度憂心。通常患童入睡仍正常,在入睡二三小時後突然驚惶尖叫醒來,大哭不止,或坐或站,有時作出亂跑亂衝等劇烈動作,像要逃離什麼似的,顯的極度驚懼恐慌,並伴有強烈交感神經活躍之症狀,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冒汗、瞳孔放大,偶出現尿床現象。患童有時很快醒來,有時則半睡半醒的說話不知所云,無法與其他人溝通,其至持續做些無意義的刻板動作;整個過程通常持續 1-10 分鐘,通常能再度入睡,期間別人試著安慰或影響他,反而造成他更強的害怕。次日醒來時他對整個事件完全不記得,或僅有著片斷印象。
  夜驚症看來頗駭人,然而幾乎所有孩童都有過這種經驗。三至七歲的孩童最易發生,九歲以後即少見到,男孩比女孩多。嚴重到需臨床處理的盛行率僅約 1-3%,常有著家族史。它是兒童期獨有的睡眠問題,若超過兒童期或在成人期始初發,則除考慮心理因素外,應積極探查有無癲癇等腦病影響。偶可見到在老年期或痴呆早期才初發生,則器質性腦傷可能性大增。有些患童首次發作之前正好有一次厲害發燒,也印證腦發育缺陷與夜驚症之相關。夜驚症通常一兩年後即自動消失,不會造成任何後遺症,僅需防範發作時的狂亂動作勿使自己或其他人受傷即可。因而無需特殊治療,為憂心的父母解說並保證常已足夠,若太過頻繁的夜驚發作,可試給予低劑量的抗焦慮劑。患童心理健康的維護相當重要,應探討其心理壓力來源,與父母師長溝通管教互動方式,必要時可尋求兒童精神醫師協助進行心理治療或家族治療。一般民俗療法的收驚求神,也許對大人們有著安心的作用,對夜驚症本身其實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若食用些不明來歷的香灰符水生了病,那才划不來呢。

  有時夜驚發作之後緊接著即發生夢遊。夜驚與夢遊二者間有許多類似的特點:發作之時都不伴隨夢境、都很難讓其清醒過來、發作當時常有意識不清失去定向感現象、醒後皆不記得發生經過等。目前的看法夜驚症與夢遊症二者是同一障礙的兩端,皆可視為自深層的非眼動期睡眠階段異常醒來的問題,差別只在何者表現特別醒目。二者皆常有家族史,屬於遺傳或環境因素所影響並不清楚。夢遊與夜驚症之病童作心理評估,發現其焦慮程度及受壓抑的攻擊性皆比一般兒童高,可見紓解身心壓力及建立良好生活適應的重要。兒童的睡前活動不宜太激烈以免心神不寧靜,多從事閱讀聽故事玩玩具等安靜活動,避免接觸太暴力恐怖的書刊電視。畢竟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就是讓孩童在恬靜的睡夢中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