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Allen J. Frances :「大規模殺人兇手的心理:瞭解其動機也不足以防範此罪行」

    五月21北捷殺人事件總算已逐漸淡出媒體,現在可以較理性來討論此議題了。五月27美國也發生一起男大學生持槍隨機殺人慘案,凶手最後舉槍自盡,但已造成7人死亡、13人受傷。本文是Allen J. Frances, M.D. 2014年五月30在其部落格「Saving Normal」 的文章,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saving-normal/201405/the-mind-the-mass-murderer
今將其譯出,以供參考。原文用明體字,楷書部份是我的感想。

大規模殺人兇手的心理:瞭解其動機也不足以防範此罪行
(The Mind Of The Mass MurdererUnderstanding the motivations won't be enough to prevent the crimes.)

  在美國,大規模殺人正成為令人心傷的另類常態,現在我們可以預測每個月大約會出現一次讓媒體注目的槍擊事件。兇手得以獲得短暫媒體曝光,在未來將誘使更多模仿者殺人,而增加此發生頻率。受害者家屬傷心欲絕之餘,總有兩個令人不能釋懷的問題:什麼動機促使一個人以看似毫無意義的方式屠殺大批陌生人?如果可能,我們該如何作來防止這些悲劇重演?

    已累積的大量大規模殺人兇手樣本,以及他們經由書籍與影片熱切的自我解釋,都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資料庫。James Knoll醫師是傑出的司法精神醫學專家,專精於大規模殺人兇手的研究,他將描述他們的人口統計學模式及心理描繪。Knoll 醫師寫道:
    「在 2013 年,美國國會研究服務(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 發表一份關於公眾大規模槍擊案的報告。CRS 使用「發生於相對公共場所,涉及至少四人死亡」作為事件的工作定義。CRS 找出自1983年至今全美國的78次公眾大規模槍擊案,共造成547人死亡及1023人受傷。」
  「殺手大多數是年輕男性,事先精心策劃後獨自行動。他們常有長期迷戀武器並大量收藏的歷史。槍擊案通常在白天發生在公眾場所。」
    「個別案例研究則涉及心理解剖和仔細分析殺手經常留下的大量通信內容,都提示了共同的心理主題。大規模殺人兇手是不公義的收集者,他花費大量時間憤怒地感受真實或想像的被拒絕及反覆回想過去承受的屈辱。他有一種偏執的世界觀,長期感受被社會迫害、嫉妒、和心懷怨恨。他相信其他有特權的人正縱情享受生活,而自己被排斥在外,只能經由窗戶向內偷窺他人的狂歡,這想法讓他深受折磨。」

    「他心懷憤恨,渴望有權力來報復毁掉那些他不能擁有的。因為現實上不能由合法途徑得到滿足,大規模殺人兇手只能經由暴力幻想和虛擬權力。他創造並制定一個自大的公開審判醜惡劇本。正如那些一輸棋就翻棋盤的無賴頑童,他只因他人看來不能認識並滿足自己的需求,就企圖摧毀他人。憤怒、深深的絕望、以及冷酷的自私,最終升級形成了將能引起人們注意的暴力復仇幻想。大規模殺人兇手通常預期自己會死,也經常會死,堪稱『大規模殺人後的自殺』。他可能會自殺或安排讓自己被警察殺害。大規模殺人兇手的精神疾患頻度則有爭議,因為在『邪惡』與『瘋狂』之間的界限並不明確。妄想狂的嚴重度由輕到重出入很大。有些殺手顯然不符合任何精神疾患的準則,往往可能用其政治或宗教背景的理由來合理化其行為。另一些殺手則有明顯精神分裂病的精神病性妄想。許多施暴者則介於其間,所處的灰色地帶讓精神科醫生爭議『道德敗壞』與『精神錯亂』對其行為的相對作用。
    Knoll博士藉著人口學和心理學因素協助解釋大規模殺人兇手的動機,為我們澄清了第一個問題,非常感謝他。
    這給我們帶來了第二個問題。既然我們知道了大規模殺人兇手可能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使用這知識防止他們成為大規模殺人兇手嗎?
    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令人失望的『不』,因為不可能從乾草堆裡找到針。
    很多人符合Knoll博士的人口學及心理學描繪,但從未執行其幻想。我們很容易就能預測高危險群,但沒有辦法分辨其中那一個人會發狂殺人,也不能預測何時會發生。為了防止殺手狂亂地開槍,我們將必須嚴重侵犯成千上萬其他類似殺手其實無害的人的公民權利。大規模謀殺太頻繁發生讓我們不能容忍,但又太稀少而不容易藉由識別和隔離來預防大規模殺人兇手。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心中有暴力性幻想的人都關進監獄或強制住院。

至此我的感想如下:
報載:針對521北捷喋血案,警政署上周四召集各縣市警局人員開會,檢討「強化大眾運輸系統安全維護作為」,對學校偏差行為學生的輔導,並建立輔導對象名冊,另要加強清查轄內街友、精神病患及反社會、高危險群等,且建立資料庫,以供警察機關參考防處,使警察系統可分立即掌控重大治安、交通意外狀況。(蘋果日報 http://goo.gl/DNqZJw
大海中撈針不可能,乾草堆內尋針很困難,建立高危群名單,即是從大海般範圍縮減到乾草堆。但是否侵犯人權,有成為警察國家之虞?馬上有人跳出來連署反對了。請見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40608002149
那麼我們希望政府如何作來防範北捷事件重演?

    我們最可以期待的是減少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散佈。不應該讓潛在殺手獲得門診預約比他拿到槍械更困難。這個方程式的兩側都需要改善。更多的治療,更少的槍。大規模殺人這流行病的唯一好效果是讓大眾更認識到精神健康的治療是可悲地資金不足,而大部分迫切需要的人也無法獲得治療。往往要幾個月才能得到門診預約,病床少到要住進一間精神科醫院已幾乎不可能。改善精神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已是全國最必要的事,可能有助於防止這些偶發的悲劇,但它只是一個很片面完全不足的解決方案。
     更多有效的步驟是在公民權利與公眾安全取得平衡之下負責任執行槍械管制政策。多數民眾(包括大多數槍械擁有者)會傾向於限制高危險人群容易取得槍械,這點不足為奇。唯一讓人驚訝的是多數有理性的人們會被居於少數的NRA(美國步槍協會)激進人士、武器製造商贊助的自由散佈武器鼓吹者、及怯懦的政客所綁架。
關於槍支管制政策,請參考下列網址的文章:
http://edition.cnn.com/2014/05/02/opinion/omara-minnesota-guns/index.html?c=homep%20age-t&page=0
方向很明確:針對那些處於高風險不負責任地使用槍械的人,我們需要降低他們取得槍械的自由。毫無疑問,大規模殺人事件仍將繼續發生。遲早大眾的憤怒將壓倒NRA 的極端人士,而迫使政客們作他們該作的事。但還要流多少血才能讓簡單的常識壓倒那些極端的理想主義?

    我的感想:幸好台灣管制槍械,讓北捷事件只是刀刀見骨,未見到滿地槍下寃魂。但原文為何會跳到精神醫療資源不足呢?由第一部份的兇手心理描繪,這些人屬於人格層次的似遠多於精神病層次。即邪惡者遠多於瘋狂者,但邪惡是精神病嗎?如果是,精神醫學該如何治療或處理呢?鄭捷已被送台大精神科精神鑑定,我們拭目以待。

    媒體舖天蓋地式報導鄭捷,實在是非常惡劣的作法。這類兇手普遍有「讓你們注意我,知道我的存在」的心理,這樣的方式處理此新聞,有鼓勵那些處於高危險群(有行惡之心尚無行惡之胆)的人之嫌。國內媒體實應自制,請參考美日媒體對此類事件的作法。


    我們必須承認,這類事件到處都會發生,難以預防。為此盲目怪罪北捷、警政、學校、家庭、國家、尤其是總統,其實只是歇斯底里的表現。平心靜氣,不論其行為的心理背景為何,作壞事必須付出代價,這不是為了報復,而是藉由審判處刑以昭炯戒世人。是的,死刑也是選項之一。『但還要流多少血才能讓簡單的常識壓倒那些極端的理想主義?

2 則留言:

  1. 感謝分享,看完後,覺得警政署把連續殺人犯先預設為精神異常,而且還要清查精神病患,這樣會讓一般民眾把這二者聯想在一起,把精神病患污名化了!
    警政署的作法當然有自己的專業度,但要清查轄內的危險對象,真的太大費周張,且這不是個最好的方式,因為當台灣每個縣市都有個連續殺人犯時,難道就全台清查嗎?
    我覺得何不從小加強教育正確觀念,給予愛和關心陪伴,不要讓電腦,平板,電視,取代了家人,平時注意身邊的人有異樣,可多問幾句,給予傾聽,我想這個是我們做得到的

    回覆刪除
  2. 俺主張,規劃安置死刑犯給反死團體保護管束,再犯時保護管束家庭連帶負民刑責任。

    至於,如何做最好,當然是交給悲天憫人的反死團體去思考,效果最趨近他們的理想,對不對。這些想法,要死團體是想不出來低。

    明案速斷,疑案慎斷;江國慶是疑案,鄭捷是明案,為殺人明案者廢死,等同詛咒別人去死,反死團體不入地獄,為何要別人入地獄呢?放在他們家,最安全,皆大歡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