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野人獻曝,精神醫學學習方法心得,請參考。




我在十年前翻譯了一本教科書「漫畫精神醫學」,在譯者序中提供一些精神醫學學習方法的心得,今日看來仍有參考價值,予以轉載如後。


譯者設想本書的讀者群應以新進的精神科臨床專業人員與學生居多,為此譯文力求淺顯易讀。譯者從事臨床精神醫療工作十餘年,今以野人獻曝之心,提供一些精神醫學學習方法的心得,供讀者參考。

設想把有系統的知識依其本質排作一列。最右邊是以數學物理化學為主軸的「硬科學」,它們以抽絲剝繭的邏輯實證研究方式,建立了完整理論體系,並與相配合的工程學,共同組成現代物質建設的基礎。其次是以生物學農學醫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由於生命現象複雜而個體變異很大,它們的研究方式除實驗觀察外,還需要配合統計推論,協助驗證假說建立理論。再來則是包含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數社會科學在內的「軟科學」,探討的是人群的整體現象,試圖從多樣的個人表現中歸納出整體的規律,常依靠統計推論來驗證各方理論,但各學科至今仍處於百家爭鳴的局面,還無法建構出完整的理論體系。最左側則是哲學神學玄學,它們經由辯證冥思,在熱忱感受與信念的基礎上,建立起巍峨壯麗的思想體系,但常缺少或無法經由實證方式評價。其間更夾雜了許多「偽科學」,如占星術靈異現象運勢風水神秘主義等說法,打著科學的幌子,也吸引了不少信徒,它們的理論有系統有組織,說起來也都頭頭是道若有其事,但算得上真知識嗎?

而我們精神醫學能夠定位在那個位置呢?

從歷史回顧,中世紀以來人們以宗教巫術的角度看待精神疾病,本世紀初精神動力學派獨領風騷數十年,目前則以生物性腦功能異常論點為顯學。以範圍而論,精神醫學除了顯然具有器質性病因的精神分裂病躁鬱病外,還包含心理因素強烈的焦慮症身心症,此外更試圖處理偏離常態的智能人格行為等問題。精神醫療的內容也頗多樣,除了藥物電痙攣等生物性治療外,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復健治療、社會家庭問題的諮商協助等,都在治療選項內。如此龐雜的內容,使得精神醫學的定位頗不明確,不同信念取向的人,各有自己的定位認同。

譯者認為,不論你如何定位精神醫學,都應秉持著科學精神,不排斥任何想法信念,但所有的理論都應接受臨床事實的檢驗。漂亮的理論讓人留戀,但若行不通也必須斷然捨棄。精神醫學是一門年輕的學問,尚未定於一尊,也談不上有什麼學術權威,我們只有抱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帶來進步。

人類的知覺思想行為等精神現象,本質相當複雜,除了生物學因素外,它也深受社會、經濟、心理、政治、宗教、價值觀等多重因素影響,這使得精神醫學與其他醫學分科大不相似。臨床精神醫療堪稱全方位的服務業,醫療人員為了提供範圍廣泛的服務,十八般武藝都要會上一點,臨床醫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但學習精神醫學不能只學得一些片斷資料而不予統整,如此則與收集食譜郵票何異?醫學理論若不能得到臨床實證,則淪為信念掛帥的華麗空話,因此臨床病患才是理論的最後判定根據。我們要充實學識,除了閱讀教科書期刊外,更重要的是以病患為師,時時印證現有理論,啟發新想法,建立重整過屬於自己獨有的臨床能力。我們不應執著於任何學派理論,莫忘了每個病患都有著個人獨特性,理論只能供參考,處理病患仍要因人而異,只要抱持著事病如己親的態度,為病患的最大福祉著想,則任何合理的治療方法都可嘗試,當然,仍要以療效作為修正的根據。

在精神醫療的路上,讓我們時時能擁有:

冷靜的頭腦,面對各樣臨床問題。
好奇的求知心,廣泛學習新知,探索每個病患隱藏在臨床問題後面的豐富涵意。
溫暖的心,以同理心設身處地為病患及家屬著想,盡可能提供協助。
客觀的態度,不讓自己原有的種族、生活背景、信仰價值觀等心向差異影響專業判斷。
堅強的意志與健康的身體,不被臨床工作時遭逢的身心之苦擊倒。
維持自己的身心生活平衡,不讓工作上的心情波動影響了個人生活。

讓我們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