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睡眠的奧秘

(這篇文章曾於人間福報發表過,現將其置於我私人部落格,供有心人士參考)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又緊張,每條神經無時無刻都繃的緊緊的,生活就是一場永不休止的競賽。如同耗盡能量的電池必須再充電,人們每日疲憊的身心,也只有在一夜安眠後才能恢復過來。但是許多人卻受到各樣睡眠問題所困擾,身心健康嚴重受損。可惜一般人對於睡眠的了解相當貧乏,有關睡眠生理與睡眠障礙,大家應該多加關注。

我們的感官知覺、情緒反應、思想行為,都是大腦功能的外顯表現。現代腦科學認為腦子是所有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所謂心靈與自我意識,都不能脫離大腦而獨立存在,這就是所謂的「腦心理論」,而睡眠、作夢、與清醒,正是三種正常的腦心狀態,每天週期性反復發生。

生物界從單細胞生物以至於高等生物,都有睡眠現象,人的一生則有將近三分之一在睡眠,睡眠中還有不少時間看似毫無實質意義地在作夢。我們為什麼需要睡眠?睡眠中不作夢不行嗎?過去認為睡眠是為了消除身體的疲勞,但勞動的日子與悠閒的日子需要的睡眠其實差不多,有時睡多了還會越睡越累,未必每次都能消除疲勞。多睡覺能促進生長的看法也深植人心,小娃娃整天睡,一暝大一寸嘛;可是成年人身體不再成長,也照樣需要睡眠。有人主張睡眠時生物體被強制不活動,減少代謝可以節約能量的損耗;但不同活動量的生物卻有類似的睡眠模式,而睡眠研究顯示人在睡眠中大腦耗氧量未必更少,作夢時大腦活躍程度甚至超過清醒之時。演化適應論者則主張:對於原始人類而言,夜間比白日更危機四伏,於隱蔽處睡眠保持不活動有利於生存;但幾乎每種生物都有睡眠現象,並非人類獨有。可看出沒有那一種理論能完整解釋為何生物體需要睡眠,或許真相就介於其間吧!

其實睡眠是大腦長期演化而來的一種本能,有著週期性更新的生理機能,是大腦生長發育及功能順利運作所必需。睡眠時有一部份處於所謂的「快速眼動期」階段,此時伴隨有強烈的腦部自我活化,而我們主觀感受到的即是正在作夢,這階段的腦部自我活化,對於學習與記憶等重要心智功能非常重要,因此作夢應只是腦部自我活化的附帶現象
我們能不睡覺嗎?對於哺乳動物所作的睡眠剝奪研究,發現實驗動物的死亡率會大增;而以腦電圖為工具的人類睡眠剝奪研究,則發現沒有任何人能夠撐過5天不睡覺,睡眠剝奪期間並有嚴重身心症狀,甚至發生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症狀。若剝奪快速眼動期的睡眠更會妨礙新記憶的形成,損害白日的學習成效。我們需要睡眠,正如需要呼吸進食飲水。睡眠是維持生存的必要本能,定期足量睡眠才能避免剝奪睡眠的眾多不良後果。一句話,人類不能不睡覺與作夢!

可是人們對於睡眠的態度也很矛盾,雖然一般觀念認可睡眠是勞心勞力之後必要的休息,但多睡覺的人卻常被責怪懶惰。而且因為睡著後無法像清醒時一般掌控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文學作品與日常用語中常把睡眠類比為死亡,如:挺屍、睡死等用語;希臘神話中死神與睡神是攣生兄弟,即反映了這種心態。我們需要建立一些正確的睡眠觀念,才能以健康的態度面對諸多睡眠問題。

正常的睡眠時間需要多久呢?其實「睡眠時數應該固定不變」的想法並不合理,每個人的睡眠型態與睡眠時數,受到年齡、身體狀況、情緒狀態、生活型態、外在社會之需要等因素所影響。雖說一般人每天睡7-8小時,但不同人的睡眠時數範圍可由四至十個小時不等,其中很重要的快速眼動期(REM)睡眠則占約2-3小時。不同年齡所需睡眠時數也不同,嬰兒因為大腦正處於快速發育期,幾乎整天都在睡;國小學童約需9-10小時,所以父母要孩子早睡覺是有道理的;青春期與成人期則需7-8小時;老年期則僅睡6-7小時,但常淺眠易醒,所以老年人常抱怨睡眠品質不佳。

怎樣才算良好的睡眠呢?睡得著、睡得夠、睡得好,醒後神清氣爽,就是高品質的睡眠了。睡眠是自然發生的過程,只要生活規律,作好個人睡眠衛生,要睡好並不難。短期睡不好,雖然會立即影響白天的精神和情緒,但是對於腦部和身體機能並沒有太大影響,之後略為補眠就能迅速恢復;長期睡眠障礙則後果嚴重,不但影響白天的生活功能,還可能造成各類身心疾病,必須尋求醫療協助。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過早醒來、或睡眠容易中斷等現象。也許正因為失眠太過普遍,反而容易被忽視。其他睡眠異常包括夢魘、夜驚、夢遊等睡眠期間出現的異常行為,也需要詳細的評估以確定病因。睡眠障礙的治療必須合併藥物、心理、及行為治療模式,不可輕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