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介紹精神病的治療

精神病是腦功能障礙的表現,必須給予藥物或其他身體治療以修正失調的腦功能。但患者的家庭、職業、社會各領域的功能無一不受精神病所影響。所以提供患者心理與行為治療、職能復健治療、家族治療,更能全面協助患者因應長期精神病帶來的生活困境。

(一)藥物治療

(1)抗精神病藥物
一百年前患者若罹患了精神分裂病等精神病,精神醫學界只能束手無策的看著患者一天一天地功能敗壞下去。 1950年代晚期才發現chlorpromazine能有效緩和精神病發作時的症狀,開啟了抗精神病藥物的時代。「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包括haloperidolchlorpromazine等老藥,作用是阻斷腦中多巴胺作用,臨床已使用數十年,能有效緩解多數精神病症狀,但仍有易鎮靜、錐體外副作用(肢體僵硬、靜坐不能、吊眼斜頸、流涎)、與抗膽鹼作用(口乾、便秘、排尿困難、視力模糊)、遲發性運動異常等難以忍受的副作用。近年來clozapine帶動了一群所謂「不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上市,包括risperidoneolanzopinequetiapine等新一代藥物,它們主要作用機制是調控多巴胺與血清素等多重神經傳導物質,除了治療幻覺妄想等正性症狀的療效不輸傳統藥物,對於懶散無動機、情感過於淡漠、不參與社交等負性症狀也有幫助,因此雖仍有易鎮靜、易發胖、泌乳激素增加等副作用,仍成為目前治療精神病的主流藥物。值得一提的是clozapine對於其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療效特別好,可惜有時會發生白血球過少的不良反應,必須定期抽血檢驗,限制了它的廣泛使用,此藥目前屬於第二線用藥。
只要給予足夠劑量的適當抗精神病藥物,大多數精神病患者都能得到某些程度的症狀緩解,之後仍應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以維持療效,但其中一半即使繼續治療症狀仍會復發。對於無病識感而不合作服藥的患者,急性期可以肌肉注射有強力鎮靜作用的短效抗精神病藥物或鎮靜劑,長期維持治療則可選擇每二到四星期予以注射長效型針劑。

(2)抗憂鬱劑
針對躁鬱病、憂鬱病、精神分裂病、或其他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現的憂鬱症狀,抗憂鬱劑都有相當的療效。
抗憂鬱劑可分為三大類:三環抗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最有名的叫百憂解)、與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I)
三環抗鬱劑會造成鎮靜作用與「抗膽鹼作用」(包括口乾、便秘、排尿困難、及視力模糊)SSRI類藥物雖沒有抗膽鹼作用,但仍有頭痛、噁心、腹痛腹瀉的問題。而使用MAOI類藥物的患者除了有思睡、口乾、和視力模糊等副作用外,必須避開起士類富含tyramine的食物,否則會造成頭痛甚至高血壓危機。各患者對不同藥物的副作用敏感性各不同。所以臨床上常考量不同副作用來選擇抗憂鬱劑。

 (3)心情穩定劑
心情穩定劑包括鋰鹽及carbamazepinevalproate等多種抗癲癇劑,都能預防及治療躁鬰症,對急性躁狂發作有效,也適用於情感型精神分裂病、抗憂鬱劑無療效的憂鬱病。只是鋰鹽的治療有效血中濃度與中毒濃度之間的範圍很小,稍一過量則會鋰鹽中毒,患者會震顫、腹瀉嘔吐、構音困難、及步伐不穩,嚴重時會意識不清及癲癇,延誤救治時有生命危險。所以在開始鋰鹽治療前後都應定期抽血檢驗血中濃度以調整劑量。carbamazepine似乎對於發病頻繁的躁鬱症患者特別有效,但可能造成胃腸道不適、頭暈等副作用,特別要留心少數特異體質的患者會過敏反應而產生剝皮性皮膚炎。

(4)抗焦慮劑、鎮靜劑、與助眠劑
針對精神病患者,臨床上為了鎮靜、減輕焦慮、與助眠,經常使用Benzodiazepines類藥物。短效型Benzodiazepines類安眠藥不會造成次日昏沈感,但停藥時比較容易有戒斷效應,因此這類藥物應該短期使用以減少耐受性。非Benzodiazepines短效型類安眠藥(zopiclone)即無耐受問題,目前使用很廣。長效型Benzodiazepines類安眠藥適用於夜眠易中短或易醒的個案,缺點是第二天易有宿醉現象。diazepamlorazepam是最常用於精神病患者的抗焦慮劑,也可用於協助酒癮患者戒酒時緩和酒精戒斷的身體不適。長期使用Benzodiazepines後突然停用會促發戒斷症候群,包含異常焦慮、疲累、易怒、手顫抖、無胃口。一次服用大量Benzodiazepines則有呼吸抑制而死亡的危險,若合併飲酒危險性更增高。Buspirone則屬非Benzodiazepines類抗焦慮劑,它沒有鎮靜作用,也不會造成依賴、成癮、或戒斷,在服用過量時還算安全,但仍有頭痛、噁心、頭暈等副作用。

(5)其他常用藥物
抗膽鹼作用劑如artaneakineton等藥物能紓緩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造成的錐體外症候群,必要時醫師都會讓患者服用。Propranolol等交感神經拮抗劑有助於降低焦慮與減少抗精神病藥物引發的靜坐不能,也很常用。便秘或解尿困難也是常見藥物副作用,而需給予軟便劑與協助解尿藥物。

(電氣痙攣治療
針對嚴重憂鬱病、躁狂狀態、精神分裂病急性發作、拒食等嚴重患者,電氣痙攣治療的療效極佳。但除非患者屬於精神衛生法規範的嚴重病人,並得到精神科專科醫師與法定保護人的認可,否則應先取得患者的書面同意。患者在接受治療前一晚起應予禁食,施行時先靜脈注射麻醉劑讓患者睡著,再將電極置於患者頭皮的一側或兩側,通過直流電使誘發癲癇發作,以發揮治療效果。患者偶會抱怨治療後記憶變差,曾有報導發生骨折副作用,但臨床上極罕見。電氣痙攣治療的發明早於抗精神病藥物,其實它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可惜因為大眾觀感不佳而少採用,目前屬於第二線治療。

 ()心理治療
過去一直認為心理治療對精神病患者不太有效。但精神病常造成很大痛苦,患者對自己的病大都缺乏病識感,治療的副作用常帶來不舒服;因此很重要的是針對病人及其照顧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提供支持、建議、再保證、及教育,讓他們對於治療者建立信任和信心,並能合作服藥。這種支持性心理治療能補足身體治療的不足。

()行為治療
精神病患者發病時會出現不當或干擾的行為,功能逐漸退化後可能無法自我照顧,此時需運用行為矯正技巧,急性期能減少行為干擾程度,長期目標則在增進其自我照顧能力。

()復健治療
對於慢性精神病患者,應著重於讓病人成功的復健以回歸家庭與社區。由於精神病全面影響個人的情緒與行為表現,使患者的社會互動、工作技能、與自我照顧的功能變差,包括日常生活訓練、職業能力訓練、人際關係訓練等復健訓練能幫助他們恢復部分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