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7日 星期二

DSM-IV-TR診斷準則手冊譯序

譯者九年前翻譯的DSM-IV手冊中譯本,承蒙許多臨床工作者參考使用。在主文修訂版本DSM-IV-TR問世後,基於DSM-V仍遙遙無期的現實,促使譯者再度翻譯這本符合DSM-IV-TR的診斷手冊,目的在提供讀者臨床、教學、研究工作上更容易利用DSM-IV系統。
    現代醫學在國內一直被當成是「西醫」(意味是一種外來物),無法真正融入大眾的生活及文化中。其實理想的醫療過程應由醫病雙方互相合作才能收效,許多因素造成醫病間一面倒地不平衡,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醫學知識不能中文化、普及化。而各個醫學分枝中,精神醫學受到種族文化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最大,因此精神醫學的知識也最迫切需要本土化,這也是這本中文手冊的期望。使用中譯本確實能夠更快的吸收知識,更重要的是隨著專有名詞的中文化,臨床思考時也更能本土取向,至少臨床上對個案解釋病情時能減少彼此的隔閡及緊張關係。此外需牢記DSM-IV-TR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心製作,從田野調查到準則效度信度分析,絕大部份都是美國學者群以美國個案作研究的成果,臨床工作者將其應用於本國個案時不宜照單全收,應當參照本國研究及自身臨床經驗有所調整。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精神醫學的誤解與排斥已減少許多,相當可喜。但有些令人擔心的是一種把心理衛生問題「疾病化」與「標籤化」的傾向,這點反映於「憂鬱症」名詞的濫用特別明顯。因此精神醫學界不應局限於「名稱中文化」之外,仍應持續努力推行精神疾病去污名化與正確的心理衛生教育。
這本診斷準則的小冊子內容精簡,希望能協助讀者的臨床工作,各診斷的詳細內容仍請參考DSM-IV-TR原書。對於醫學、護理與其他醫療科系的學生、及其他分科對精神醫學有興趣的醫療人員,若沒有太多時間精讀DSM-IV-TR原書,本手冊不失為簡便參考的好幫手。但所有從事精神醫療的臨床工作者,為能完整的學習DSM-IV 診斷系統,仍應熟讀DSM-IV-TR原書,本手冊只能作為手邊提綱挈領之用。
    本手冊的譯名及翻譯原則多沿用DSM-IV中譯本,以求連貫。本書如有疏漏之處,請惠予指正及見諒。

孔繁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